全面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文化既是重要内容、重要标志,也是重要支撑、重要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全省文化战线认真贯彻落实省两会精神,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任务安排,发挥安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省。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去年,我省文艺创作精品迭出,荣获全国性文艺奖项18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文艺精品创作,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我们要准确把握文化强省建设重点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提高创作生产组织化程度,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调度、创作方案论证等机制,提高文艺原创能力,打造在全国有影响的优秀作品。”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周明洁介绍,我省将探索“揭榜挂帅”模式,从题材规划、创作立项、创排演出等关键节点给予扶持。突出文化和旅游部重点项目,创作打磨黄梅戏《山这边山那边》《临涣茶馆》,重点扶持大戏5部至8部、小戏20个,并实施黄梅戏曲本典藏工程。同时,围绕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组织系列文艺活动,办好第十届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举办优秀剧目全国演出季、优秀新创剧目、声乐器乐舞蹈等系列展演活动。
文化为魂,产业为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抢占数字文化产业制高点,支持通用人工智能、未来显示、元宇宙等在文化产业领域集成应用和创新,加快发展数字出版、数字视听、数字创意、数字娱乐等新型文化业态。
去年,安徽新华发行集团第14次上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今年,我们聚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明晰了‘1234’发展战略,即争创一流文化企业,打造终身学习、终身记忆两大品牌,构建文化、教育、数字三大产业矩阵,明确使命任务传统书、美好生活社会书、融合发展ip书、科技赋能ai书‘四本书’实现路径。”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金涛介绍,该集团将持续强化主渠道地位,创新打造文创产品,持续扩大皖新教育品牌影响力,围绕“文化 民生”产业打造文化物流,充分发挥文化进出口资源优势,打造全国文化服务创新标杆企业。
浩浩江淮,文化富矿。去年,凌家滩遗址被认定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标志性遗址,全省新认定中国传统村落70个。
“我们要树立‘大考古’思路,深度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等课题研究,积极对接攻关重大课题,持续推进淮南武王墩、凌家滩等重点考古发掘项目,以考古新成果实证安徽在百万年人类史、一万年文化史、五千多年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何长风介绍,今年,我省将构建“大保护”格局,全力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开展实地调查,争取将更多资源纳入文物保护范畴。对全省传统村落古民居文物资源进行调查摸底,完善传统村落文物资源数据库,加强传统村落古民居保护利用。持续推动长江、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安徽段)建设,实施孙家城、华龙洞等一批长江流域文物保护展示项目,推进明中都、凌家滩、繁昌窑、双墩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积极发挥遗址公园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是文化改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去年,全省691个公共文化空间投入使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供给,建成公共文化空间600个以上。
“广大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是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全县已经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144个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为群众打造了家门口的‘文化会客厅’,并招募选聘文化管理员、农家书屋管理员、文化带头人,实现公共文化场馆真正‘转起来’。”来安县文旅局局长张汉奎介绍,今年,全县将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结合特色旅游资源,创作更多既有文化韵味、又有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同时,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新空间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半塔镇红色记忆馆、少奇楼等红色景点,努力将半塔红色文化区打造成“最美文化空间”,开发更多形式的文化旅游载体。
主办:安徽省企研会质量信用专委会 承办:安徽省徽企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电话:0551-62607456
安徽质量信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