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每年全国两会,民生话题都是会场内外关注的热点。回应群众关切,今年政府将推出哪些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把民生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还需在哪些方面发力?对此,出席全国两会的我省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拿出更多真招实招 切实兜牢民生底线
更好的工作、更优质的医疗服务、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把这些“更”字落到实处,才能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就业是民生之本。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今年民生工作,第一条任务就聚焦稳就业促增收。“解决好青年就业问题,是做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国人大代表余青青对青年就业极为关注。她表示,今年高校毕业生预计突破1170万人,在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的背景下,就业面临的难题不少。“要找准青年就业的痛点、堵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强化政策支持,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就业服务,做好困难帮扶和权益保障工作,多措并举推动青年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余青青建议。
缓解看病贵与难,群众对此期待强烈。全国政协委员刘连新表示,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国家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方便群众看病就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应进一步完善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运行机制,明确建设三方权责,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创新项目合作模式,切实提高试点地区医疗服务整体水平,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就医获得感、保障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刘连新说。
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要在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社会救助的精准度。”全国人大代表李杨认为,兜牢、兜准民生底线,应将数字技术引入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精准识别困难群众多样化、多层次的救助需求,推进救助信息聚合、救助资源统筹、救助效率提升。
聚焦群众急难愁盼 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
写好民生答卷,既需要在兜底线、促增收上持续“加码”,也要通过增加普惠性服务供给,为群众生活“减负”。
养老育幼事关千家万户,全社会对养老服务、托育服务需求高涨。与此同时,普惠性资源供给不足,导致养老院一床难求、普惠性托位难寻问题依然突出,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近年来,安徽聚焦“一老一小”领域持续发力,大力推进老年助餐、老有所学、安心托幼等民生实事,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供了有效助力。
“随着养老服务快速发展,养老服务领域出现新情况新问题,如政府、社会、家庭在促进养老服务发展中责任需要进一步明晰,养老服务发展的扶持保障措施有待细化等。”全国政协委员穆可发长期关注养老问题,他表示,提升养老服务质效,应从顶层设计入手,加快开展全国性养老服务立法研究,在养老服务的政策环境优化、设施机构建设、服务规范、扶持保障等方面加强制度供给。
在增加托育服务供给方面,我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普惠托育机构,医育结合、公建民营、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不断涌现。“建议完善托育服务供给,积极推进托育、幼儿园教育一体化,提升托育服务数量和质量。支持设区市以及县级政府制定计划,逐步提高普惠托育机构运营补贴或对入托家庭给予适当补助。”全国人大代表杨善竑如是建议。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不可忽视。在全国人大代表韩再芬看来,黄梅戏是群众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近几年在新媒体的加持下,古老戏曲艺术焕发新活力,获得越来越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喜爱。“接下来要以改革促转型,以创演促繁荣,推进黄梅戏艺术发展,用古老的戏曲艺术滋润群众心灵。”
深化“民声呼应”机制 提升为民服务效能
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不会止步,社会的发展也必然会有新矛盾、新问题出现。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要求越来越高。
去年,省委部署创办覆盖全省的“民声呼应”工作平台,凭借这一为民造福的有力载体,各级党委、政府办成了一大批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好事,有效破解了惠民政策“落不细”、为民服务“跟不上”、群众意见“上不来”等问题,成为安徽改进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的有力抓手。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关注民生、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是为民办实事办到点子上的重要基础。”我省代表、委员表示,将积极扛起为民履职的使命担当,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作风,深入一线听真话、察实情,摸清痛点、掌握难点、发现堵点,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和促进民生改善,交出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履职答卷。
面对群众诉求,“解决”比“解释”更有说服力,“时效”与“实效”一样关键。“推深做实‘民声呼应’机制,要把落脚点放在‘事要解决’、群众满意上。”全国人大代表朱浩东表示,坚持马上就办、快速响应,对收集到的诉求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明确办理标准、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做到事事有人办、马上办、能办好。
治水不自其源,末流弥增其广也。解决民生问题,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必须树立系统思维,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在全国人大代表刘琴看来,面对群众诉求,如果不推不动,或者推一下动一下,甚至推而不动,是最令群众反感的。“相关部门应强化工作的主动性、前瞻性,善于从源头处发力,下深水开题作答。在解决个性问题、局部问题的同时,也要注重共性问题、面上问题的防治,力求实现‘回应一个诉求、解决一类问题、提升一个领域’。”刘琴建议。
主办:安徽省企研会质量信用专委会 承办:安徽省徽企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电话:0551-62607456
安徽质量信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