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农时紧、农事重,是关乎全年农业收成的关键阶段。今年“三夏”期间,我省各地集中人力、机械,抓住晴好天气抢收小麦,确保丰产丰收。
作为农业大省、粮食大省,安徽的夏粮收获一直备受关注。当前,我省小麦收获基本结束,今年夏粮收成如何?效益又如何?连日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看江淮大地上的收获图景,感受麦浪滚滚里的丰收喜悦。
收成如何?
——夏粮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好形势
近日,在位于滁州市南谯区施集镇花河东村的一处麦田里,望着收割完的麦田,种粮大户倪永峰喜出望外。
“今年小麦田间水肥管理及时,长势好,小麦再迎丰收!”倪永峰告诉记者,今年他种了800亩小麦,还提前投入了2套新的烘干设备,设备在6个小时内就能将新麦的含水量降至售卖标准,再由传送设备转送至粮仓内等待出售。
记者从南谯区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今年该区小麦播种面积18万亩,夏粮生产形势良好。据测产调查,预计今年南谯区总产将超21万吨,并呈现增产趋势。
在阜阳市颍州区三塔集镇的一处高标准农田里,同样因丰收而喜悦的还有种粮大户李克印。
“我今年的小麦长得可好了,加上科学种田,就连之前的干热风天气都没造成多大影响,小麦没怎么出现倒伏的现象。”今年61岁的李克印随手摘下一株麦穗,在手里揉搓后,向记者展示金黄饱满的麦粒,“今年种了460亩的小麦,品种是‘淮麦33’,亩产能超1300斤。”
阜阳是我省重要的小麦主产区之一,是全国闻名的“百亿江淮粮仓”。今年该市种植小麦面积超780万亩,在小麦田管期间就组织农技人员深入一线,加强技术指导,注重防范小麦后期病虫害和“干热风”“烂场雨”等自然灾害,开展“三夏”生产培训280余场次,培训农机手4600余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小麦迎来收获,是前期做好田间管理、积极应对病虫害等多方面的结果。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今年我省夏粮小麦种植面积4300余万亩、较上年增加20万亩。我省始终把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千方百计抓夏粮保丰收,奋力打赢全年粮食生产第一场硬仗,扎实推进千亿斤江淮粮仓建设。
在今年小麦生长的重要时节,面对赤霉病防控时间紧、统防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的情形,我省紧盯小麦赤霉病防控“窗口期”,强化“组织、资金、服务、防效”四重保障,累计防治面积超8770万亩次,高质高效完成防控任务,夯实夏粮丰收的基础。
“通过积极加快良田、良种、良机、良法、良制的深度融合,科学的选种、播种,特别是抓好小麦中后期田间管理,有效防范‘干热风’等自然灾害,全省小麦长势普遍好于上年及常年。”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预计单产在421公斤以上,夏粮呈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好形势。
抢得如何?
——投入高性能联合收割机约17万台,做好农机服务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三夏”生产中,农业机械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颍上县陈桥镇的绿源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赵岩岩虽然种了2800多亩的小麦,但丝毫不担心小麦收获工作。
“我早早就联系好了当地的农机服务组织,准备了6台收割机,3天就全部收获完毕。”赵岩岩告诉记者,如今,科技和机械的快速发展让农业效率大幅提升,每年小麦抢收时再也不用发愁。
据悉,今年“三夏”抢收抢种期间,颍上县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6800台,拖拉机4万余台,配套各类农机具10余万台(套),约用一周时间基本完成全县150万亩小麦收获任务。
为抓好今年小麦抢收,我省提前建立防灾救灾农机储备和调用制度,做好应急机具储备,加强作业指导和服务保障,实行挂图作战,组织“北机南下、南机北援”加快抢收,陆续投入高性能联合收割机17万台左右,其中省内投入15万台左右、外地引进2万台左右,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
同时,我省还将防灾减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有效应对麦收期间的不利天气,全省建设综合性农事服务中心852个、烘干中心567个、区域性农机中心204个,建立应急作业队765个,能够满足抢收抢烘、灾后抢种、应急植保等服务保障需要。
相比于去年全省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左右,今年小麦种植面积上升,为何联合收割机却只需要17万台呢?
“重点在‘高性能’上。”省农业农村厅农业机械化管理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随着农业机械不断更新换代,不少传统老式的收割机已经不适用当前小麦机收作业的需要,只能逐步淘汰。经综合研判,17万台左右的大型高性能联合收割机便可以满足今年安徽的小麦抢收作业。
除了投入收割机助力小麦抢收,还需要加强农机服务,才能让农机通往麦田的路更顺畅,确保粮食抢收顺利。
细微之处显温情,最是小事暖人心。政府敞开大院为农机手包吃包住,农机用油直接送到田间地头,跨区作业站为农机手送上防暑“大礼包”……我省各地用一项项最体贴的举措做实事,各项服务保障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机手的认可和称赞。
今年“三夏”期间,我省高度重视,各地各部门通力配合,多措并举打好小麦抢收硬仗。
气象部门每天发布天气预报加强气象预警;交通运输部门设立高速绿色通道,保障农机跨区作业转移顺畅;石油石化部门优先优惠保障作业用油;公安部门全力做好小麦抢收作业秩序维护;应急管理部门协同做好农机防灾救灾应急准备;发展改革部门配合做好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农业农村部门加强组织调度和工作指导,全力做好抢收各项服务保障,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安徽力量。
效益如何?
——多措并举,让好收成变好收益
让种粮农民有钱赚,才能调动农民积极性。对于小麦种植户来说,增产还要增收,才能有干头、有赚头。
在阜阳市颍州区,种粮大户丁少林种的小麦亩产迎来丰收。“初步判断,小麦亩产在1200斤以上,预计每亩利润在500元左右。”丁少林告诉记者,他通过与粮食加工企业签订单的方式,不仅早早为小麦找好了销路,每斤小麦售价还能比市场上高0.1元。
今年,我省优质专用小麦3650万亩,占比85%。优质专用小麦将实现质价双优,订单价格溢价10%以上,促进种粮农民持续增收。此外,省财政还对开展优质专用粮食生产的300亩以上种粮主体进行专项支持,推动实现大户带小户,多种粮、种好粮。
在长丰县杨庙镇大路村,该村通过实行与安徽农垦联合打造的“国有企业 村集体合作社 职业农民”的乡村振兴“大路模式”,今年小麦丰收且丰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路模式”下,农垦负责资金投入、生产管理、技术指导、农资供应、粮食回收和统一核算,村集体负责组织协调、参与管理,职业农民协助农垦和村集体落实生产任务。而种地利润则实行“532”分配法,即农垦得50%,村集体得30%,职业农民得20%,村集体再给村民一定的分红。
“今年管理了700亩土地,小麦亩产超850斤。”作为一名“大路模式”培养的职业农民,陈良元告诉记者,他不仅跟着安徽农垦的农艺师学到了现代农业种植技术,还参加无人机飞防学习、培训,并顺利考证,“如今,算上村里分红、无人机飞防等方面的收入,年收入增加约5万元。”
随着小麦收获的完成,小麦也正大规模上市,价格也将波动。做好夏粮收购,事关农民切身利益。
来自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7日,全省小麦全社会收购量超180万吨。
目前,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已准备夏粮收购空仓容超1505万吨,资金超288亿元,能够满足今年夏粮收购的仓容、资金需要。同时,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继续发挥省级粮食市场化收购信用保证基金作用,支持粮食贸易、加工、饲料生产等企业开展市场化收购,切实做到“有仓收粮、有钱收粮、有人收粮、有车运粮”。
主办:安徽省企研会质量信用专委会 承办:安徽省徽企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电话:0551-62607456
安徽质量信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