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预算改革正在江淮大地深入推进。
日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杨文明教授带领学生开展的研究课题,获得了1700多万元的财政资金支持,是以往项目资金的数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样的变化正是得益于零基预算改革。
什么是零基预算?以往,我省省级部门预算,在一定程度存在支出固化、政策分散、资金重复支持、“撒胡椒面”、钱等项目等现象。
而实施零基预算改革后,所有预算支出取消了基数,从“零”开始,根据需求和可能,有保有压,不受以往预算安排影响,形成了“该保必保、应省尽省、讲求绩效”的预算安排新模式。
这种只基于项目效率和必要性而不是预算历史来分配资金的方式,大大提高了财政资金分配效率。
自2022年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拉开序幕,至今已有近两年时间。
“破基数”,是改革第一步。
2023年,是我省全面实施零基预算改革的首个完整年。从这一年起,一个政府部门申请财政资金,必须提前谋划项目,并按照轻重缓急排序,财政部门再统筹安排资金。
在这种“先谋事,再排钱”的方式下,非重点、非刚性支出明显压减,超期项目及其背后的支出政策被一一清理。2023年预算,我省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8.9亿元,压减项目数482个,较改革前下降18.1%。2024年预算,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项目支出26.8亿元。
由此,我省腾出了更多资金,可以用在刀刃上、紧要处,提高了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
“破基数”后,如何将财力集中起来办大事?
编制2023年省级预算时,针对政策、项目、资金较为分散的问题,我省全面清理重塑了省级185项支出政策,清退了长期存续的已到期、已完成任务的25项政策。根据政策清理结果,相应的预算项目资金也被清理。全省各地也同步开展存量政策项目清理,打开了预算编制的新局面。
围绕民生、科技创新、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2023年我省编制省级公共服务、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3类95项756亿元的重点保障事项清单。2024年,清单事项动态调整至81项843亿元,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破基数、促统筹、保重点、提绩效”,零基预算改革后,我省进一步集中财力办大事,强化了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
“造桌腿的只管桌腿,造桌面的只管桌面”,改革前,各领域的政策、资金、工作“画地为牢、各自为战”,而用财政资金的整合倒逼政府工作的整合,正是零基预算改革的效果之一。
改革后,我省探索创新“牵头 配合”的财政统筹整合资金专班运作机制,让政策聚焦同一任务、资金投向同一领域、工作聚力同一目标。
例如,2023年,在产业、科技、民生、政务信息化等领域,我省统筹以往分散在各个部门使用的财政资金整合为省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省科技创新攻坚专项资金、“数字安徽”专项资金等10个专项资金,由10个部门牵头实施,并组建10个资金使用工作专班。
2024年,我省又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建设、千万工程、肉牛产业发展、人才强省、文化强省等领域,新增5个统筹整合资金工作专班,进一步加强各类资金资源的统筹整合。
零基预算改革后,通过强化部门间协同合作,我省打破了传统壁垒和利益屏障,提高了预算决策和执行效率,也推动了政府部门行政效率的提升。
零基预算改革前,财政资金往往“单打独斗”多,市场化方式运作不够。如今,我省转变投入方式,突出市场导向,采取“基金 资金”方式引导撬动市场资金,推动各部门积极运用政府引导基金、财政贴息、融资担保、风险补偿等市场化手段,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撬动作用。
改革以来,我省从原有的产业领域直接补助、无偿补助专项资金中,统筹资金支持组建省新兴产业引导基金,用市场化方式募集更多资源,支持全省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省财政注资组建的新兴产业引导基金16只母基金全部落地,已累计投入162.1亿元。
在推进零基预算改革中,我省坚持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创新财政资金分配使用,为经济社会发展多渠道募集了资金,大大提高了政策资金的供给效率和市场主体的获得感。
主办:安徽省企研会质量信用专委会 承办:安徽省徽企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电话:0551-62607456
安徽质量信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