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万人口是什么概念?
在城市规模的统计标准里,100万已经能进入大城市行列。数据显示,有“安徽第一县”之称的肥西县,2023年末的常住人口是100.5万人。我国县域平均常住人口为39.92万人。
近日,记者从合肥市委人才工作局了解到,2021年以来,该市累计新招引高校毕业生超过110万人。
打个比方,这相当于短短3年时间,合肥市涌进了一整个肥西县人口或者近3个中等县域人口。并且,这110万人是富有活力、创造力,受过良好教育的群体。
高校毕业生处在择业的关键人生阶段,其职业前景和个人命运,与城市发展的阶段和机遇紧密交织。选择好就业城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为未来的发展抢抓机会、奠定基础。
而合肥不沿江、不靠海,没有先天资源优势,经济总量在中部省会城市和长三角城市群中也不突出,却如同一匹“黑马”引人关注。
这不禁引人深思:从青年视角来看,合肥做对了什么?
面向未来
“投资眼光”挑选就业城市
“我的目标很明确,就是合肥。”“00后”重庆姑娘汪莉,今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现已入职合肥中科离子医学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成为一名射频加速器工程师。
早在找工作的时候,汪莉就确定了目的地:安徽合肥。她报名参加“合肥高校行”活动,收获了这个“平台高、待遇好”的理想offer。
“高端医疗器械行业属于合肥市生物医药主导产业,目前已逐渐形成气候。这是个加入的好时机,我可以跟这个产业一起成长。”汪莉觉得,合肥是在新产业赛道上异军突起的科创名城,发展空间会很广阔。
产业发展和就业机会是人口流入的基础。技术驱动、高成长潜力、创新导向的行业,永远是青年人才关注的重点。猎聘大数据显示,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释放出大量就业岗位,备受毕业生青睐。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芯屏汽合”“急终生智”已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
今年上半年,合肥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5%,居万亿城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 54.7%,对工业增长贡献率提高到84.1%。
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了充沛的就业岗位和职业发展机遇。以合肥高新区为例,该区集聚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新兴和未来产业企业2500余家,今年以来,累计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质量就业岗位超2万个。
不仅如此,合肥市超前布局,积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明确重点发展量子信息、空天技术、聚变能源、下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制造五大先导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全国新高地。
前瞻的产业结构和迅猛的发展势头,体现在个人就业层面,就是可观的薪酬福利和明朗的发展前景,对年轻人有着巨大的虹吸力。这在就业数据中得到验证,近几年,合肥市新参保大学生数据年年攀升,2021年25.8万人、2022年30.2万人、2023年35.2万人,接连创造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合肥市新参保大学生12.4万人,同比增加1.9%。
“纷至沓来”的背后,是每个微小个体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是对这座城市发展潜力的笃定。
安居安业
“高性价比”成为重要考量
是留在北京的互联网大厂工作,还是回山东老家考公考编?
毕业季,站在人生的岔路口,来自山东的“00后”姑娘、中国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专业2023届本科毕业生徐奥林,作出了同学眼里“出乎意料”的决定:到新一线城市合肥,入职长虹美菱股份有限公司,从事自己热爱的市场推广工作。
北上广紧张的工作节奏和高昂的生活成本,曾让徐奥林感到压力,她转而把目光投向合肥。
“3年内,每年都能领取政府1.5万元租房补贴,贴心周到的人才政策对于初出校门的我来说很友好。”徐奥林告诉记者,合肥工作节奏适中,消费水平也不高,生活很有性价比。
安居才能安业。合肥市正谋划实施“广玉兰人才安居工程”,构建“住房保障 货币补贴 生活优享”三位一体安居体系。强化住房保障供给,通过打造“广玉兰”人才社区、人才公寓、人才驿站,为人才提供短期免费住、长期优惠住的住房保障;提供货币补贴,财政按1.5万元至3.6万元标准为每位毕业生连续发放3年租房补贴,博士在肥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可给予最高12万元购房补贴;丰富生活优享,优化人才安居线上服务,依托人才公寓组织开展社区团建、政策宣讲等活动,努力让各类人才,尤其是青年大学生低成本、高效率地融入城市发展。
“产业发展好,人才政策好,作为合肥市的企业,我们出去招聘的时候很有底气。”合肥中科离子人事专员方玲说,在毕业季,合肥市政府、合肥高新区管委会等经常组织企业去各地高校揽才,招聘效率高,企业很省心。
近年来,合肥每年春秋两季集中开展“合肥专班高校行”招才引智行动,先后6次前往北京、上海等20多座城市,走进北大、清华、复旦等50多所知名高校开展“校招”。
2023年5月起,合肥创新实施“合肥请您来,20万个岗位供您选”现场对接活动,向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发出“青春之约”。拿出20万个岗位,诚邀高校应届毕业生来肥留肥就业创业,力度之强、规模之大,前所未有。
为体现“请”的诚意,合肥市推出“择业邀请码”,给予交通补贴、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免费游览收费景点等优惠。活动开展以来,累计举办27期现场对接会,达成就业意向18万余人。
除了向外探求,也持续深耕本土。合肥科教资源丰富,为促进本地高校毕业生留肥就业,合肥密集举办在肥院校校招对接。2023年至今,累计举办700余场校园招聘,达成意向逾14万人。
理想城市
双向奔赴开启美好生活
青年人眼中的理想城市该是什么样的?有合适的工作机会和居住条件就够了吗?
对“95后”的杨子坤来说,生活不止如此。今年,杨子坤从西北工业大学读完硕士以后,又回到合肥工作。近一个月,他接连去合肥体育中心看了两场演唱会。
“门票秒完,现场超级火爆。”杨子坤明显感觉到,相比几年前在合肥读大学时,这里的文化娱乐生活丰富了很多,演唱会、音乐节、话剧演出等活动不断,精品咖啡馆、网红书店等新场景新业态接连涌现,城市生活体验更加丰富,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更强。
对于已经成家的王鹏飞而言,看待城市有着更现实的考量。王鹏飞来自河南兰考,去年夏天,他从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毕业,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际金融研究院做博士后,并举家定居合肥。
“将合肥作为理想城市,是深思熟虑、多番比较后的选择。合肥的宜居,不仅在于山清水秀的自然风光,更在于发展机会、区位交通、教育医疗、文化底蕴等方面的综合实力。”王鹏飞娓娓道来。
作为“新合肥人”,王鹏飞十分看重城市交通条件。合肥地处中部地区,承东启西、连接南北,高铁里程和密度均居长三角主要城市第一位。王鹏飞做过功课,合肥到北京、上海以及周边主要城市的交通十分便利,回河南老家只需2个多小时。“虽然在合肥定居,但能常回家看看。”王鹏飞说。
近些年,合肥作为“养人的地方”一直名声在外,多次入选“全国最幸福城市”。而“养人”与“幸福”,均是从人民视角出发,考察城市宜居宜业的方方面面。近年来,合肥拉高标杆向长三角先发地区看齐,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增强民生福祉,财政民生支出占比保持85%以上,近三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速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居于首位。
同时,积极引入长三角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以医疗为例,合肥邀请名医来肥坐诊,仅今年上半年,就有知名专家350余人次参加“沪上(全国)名医在合肥”行动,服务人群超8000人次。
年轻人选择合肥、扎根合肥,不仅与经济发展、人才政策有关,更与合肥不断把城市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生活品质有关。这些元素共同凝聚成吸引年轻人汇流的“合力”。
“近年来,合肥市坚持搭建平台、出好政策、创优生态,把服务青年人才创新创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助力青年人才在创新发展中挑大梁、当主角,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人才支撑。”合肥市委人才工作局局长马进伟表示,合肥市将进一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积极打造高水平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努力让更多青年人才在合肥安身、安心、安业。
无数经验表明,一个高素质人才向往、聚集的城市,才会有新鲜的血液、蓬勃的活力、发展的后劲。合肥值不值得向往?我们看到,在这场双向选择中,一百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已经用行动投票,作出了自己的判断。
主办:安徽省企研会质量信用专委会 承办:安徽省徽企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电话:0551-62607456
安徽质量信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