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着力解决企业“堵点、痛点”,筑巢引凤,打造聚才“洼地”,引培百家以上规上医疗器械企业,产业营收力争突破500亿元……为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安徽省制定、出台了《安徽省医疗器械“双招双引”工作若干举措》(以下简称《若干举措》)。
2025年产业营收力争突破500亿元
医疗器械是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发力方向,安徽省专门成立了医疗器械专项工作组,加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根据规划,到2025年,安徽省将引培规上医疗器械企业百家以上,孵化若干高端医疗器械“独角兽”“瞪羚”企业,让医疗器械成为安徽省生命健康产业爆发点和生力军,产业营收力争突破500亿。
《若干措施》提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在医疗器械关键材料、核心零部件等方面寻求突破。鼓励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对生产设施、生产工艺等进行改造升级。引导本省医疗器械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合作,推动医疗器械创新成果在我省转化落地。促进医学成像、体外诊断试剂等产业集聚发展。
记者从安徽省科技厅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聚焦医疗器械“卡脖子”技术需求,解决进口器械国产替代问题,组织实施一批科技重大项目,引导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推动多家企业攻克了多个产业核心技术难题,研制出超导回旋加速器、磁共振系统、口腔ct、智能无线腔镜等一批创新产品,实现在医疗机构的推广应用。
“筑巢引凤”共促产业繁荣
筑巢引凤,花开迎蝶,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若干措施》明确,要瞄准医疗器械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充分利用安徽既有人才资源优势,引进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战略型人才、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与团队,在高层次人才创业团队认定、科研课题立项、职称评审、岗位补贴、住房保障、子女入学等方面对引进人才提供支持政策。
据悉,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安徽省扶持高层次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把医疗器械作为重点支持方向。近年来,通过股权投资方式,重点扶持了一次性电子内窥镜研发、血栓弹力图仪等医疗器械领域共39个高层次团队携带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来皖落地转化孵化,为安徽省医疗器械产业延链、补链。
优化营商聚焦“堵点痛点”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让企业“如鱼得水”?《若干措施》着力解决企业注册难、试验难、检测难、进入市场难等“堵点、痛点”问题,加强临床研究支持,深化审评审批改革,缩短审评审批周期。提升检验能力,开辟优先审批医疗器械注册检验绿色通道。发挥集采的规模效应,推动大型医用设备以量换价,量价挂钩。支持临床应用,鼓励医疗机构采购使用国产创新医疗器械,对于达到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评选条件的,按政策给予财政补贴并实施优先采购。
安徽省药监局出台《关于落实“一改两为”持续优化审批服务的若干举措》,再造审评审批流程,医疗器械的审批、检验、审评时限分别较法定时限压缩65%、30%、20%。对外省已注册第二类医疗器械转移至安徽省注册、生产的,实施优先审批。对临床急需和创新医疗器械注册,实行提前介入、专人负责、研审联动、跟踪服务,推动创新成果转化。
主办:安徽省企研会质量信用专委会 承办:安徽省徽企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电话:0551-62607456
安徽质量信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