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家“癌细胞银行”落户合肥-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全国首家“癌细胞银行”落户合肥
来源:合肥晚报 日期:2022-11-16 阅读:223

在合肥,有一家特别的“银行”,这里不存钱,只存细胞,这里也不贷款,只产出癌症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等,这就是有着“癌症细胞银行”之称的合肥中科普瑞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生物样本库。

  近日,这家“银行”正式获批科技部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批的以肿瘤原代细胞为特色的“活体”生物样本库。

  “癌症细胞银行”将加速抗癌新药开发

  合肥中科普瑞昇是依托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的研究力量,于2015年成立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些年来,该企业一直致力于肿瘤原代细胞体外扩增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并依托此项技术,建设中国可再生癌症原代细胞生物银行。如今,这一“银行”已拥有一系列实验设备,还有着一个个储存着各种癌症细胞以及与肿瘤相关的人体生物样本的液氮罐。

  为什么要建这样一个“银行”?

  “不论是做新药临床前的评价,还是精准用药的筛选,都需要有细胞模型,依托细胞模型进行实验等,才能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中科普瑞昇总经理任涛博士告诉记者,想获得大量的细胞模型,就需要让肿瘤细胞在体外生长成为一个高质量的细胞模型,此前,这是非常困难的。

  “我们需要在体外模拟出肿瘤在体内的生存环境,通过把肿瘤细胞在体外快速培养起来的技术,让细胞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能长多,还能保持活性。”任涛说,经过多年研发,如今,团队已掌握了国际领先的肿瘤细胞体外培养和扩增技术。目前,他们能开展几乎所有类型的肿瘤细胞的体外扩增。

  “癌症细胞银行”科研人员介绍,在储存方面,科研人员会首先会从临床上得到肿瘤患者手术中剩余的肿瘤组织样本,通过专利核心技术,进行提取和培养。培养完后进行相关的检测和数据标记,把癌细胞分装在冻存管中,之后,再保存在-196℃的液氮罐。

  “有了自己的细胞资源库,我们就可以帮助新药研发机构加速开发老百姓能用得上、吃得起的抗癌新药。同时,通过大规模存储癌细胞,建立起我们中国人的药物基因指纹图谱大数据,未来,患者可以通过匹配数据库,在一个小时内快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诊疗方案。”

  预计三年内样本存储规模将达130万份

  存进去的是各类的癌细胞,将能产出的是各类肿瘤治疗的新药物、新技术……“癌症细胞银行”的建设,势必将为癌症病理基础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日前,科技部专家组对中科普瑞昇生物样本库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场所设施、设备、保藏方案以及生物样本保藏的质量体系进行了一系列技术评审。经过层层审核,2022年10月,科技部授予中科普瑞昇生物样本库“人类遗传资源保藏资质”。

  “有了这样的资质,我们就可以大规模地启动样本入库。这里也成为全国第一家获批的以肿瘤原代细胞为特色的‘活体’生物样本库。”任涛介绍,接下来,将大力推动“细胞银行”的建设,为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战略性资源支撑,争取早日造福广大肿瘤患者,预计三年内,这里的活体生物样本存储规模将达130万份左右。

主办:安徽省企研会质量信用专委会  承办:安徽省徽企质量信用评价中心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红星路1号省委办公厅服务楼2楼  电话:0551-62607456

安徽质量信用网

登录
×
献花
×
百度科技
0购买
1朵 10朵 50朵
1
网站地图